雪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凛冽、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3、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4、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5、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充分诵读,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合作研讨,更深品味深层内涵。赏析、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成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板书文题、作者)
二、解题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集子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的题辞以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全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并疏解字词(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3、教师指名学生诵读课文的两幅画面,思考: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
明确:以“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实一虚,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斓,明艳秀丽的。雪野中洁白的背景下,宝珠山茶的血红,单瓣梅花的白中带青,磬口梅花的深黄,杂草的冷绿以及雪罗汉的“洁白”“明艳”“闪闪生光”与博识人们眼中单调的暖国的雨相比照。
(3)本文写雪罗汉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形象,那么其中蕴蓄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集中体现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质。生动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又因雪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