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570字。
《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基础薄,自学能力待提高,需要巧设问题。
【教学思路】
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幕府统治的内外危机。概述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认识其局限性。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概述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分析其原因。
列举《日美亲善条约》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通过想象美国佩里叩关的情形,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了解倒幕派的形成,知道维新主力和斗争策略的演变,理解各派力量的联合是倒幕运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认识新政策的资本主义性质,注意维新派从学习资本主义向发展资本主义的转变。
概述《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知道其性质,分析其影响。
了解日本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列举明治政府三次主要对外战争,分析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探究:可以根据教科书相关内容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的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战后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画面,辩证地认识日本开国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互动性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外来侵略加深了日本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
进一步认识社会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理解先进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战胜落后的、腐朽的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道同样面临着被动挨打、被侵略局面的中国的改革却遭到失败,理解改革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一步理解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道路具有多样性。
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日本和中国当时都进行了改革为什么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从而引入新课。
二学生探究
探究1
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⒈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明治维新物质基础)
⑴幕府末期,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形成以大阪、江户、京都为中心的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⑵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业高利贷者,成为新兴的社会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