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110字。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明确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洋务派的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兴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2)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的相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影响和特点。(3)通过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在半殖半封社会,民族资本无从发展,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民族独立、社会民主、国家统一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
【导入课堂】
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选段,分析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提问“你耕田来我织布”,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由此导入: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明晰概念】什么是自然经济?什么是小农经济?两者有什么区别?
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并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