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复习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910字。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傅全安
一、复习策略
1、复习要点阐述
(1)本专题考点内在联系
2、要点复习的策略及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重点之一。
化学《考试大纲》中要求“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由于教材把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联系在一起研究,这种编排顺序有利于我们从“质”“能”两方面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即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分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根据教材这一新的变化预测今后高考试题的命题必然要涉及本部分内容,预测高考命题可能将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反应热等基本概念,试题形式可能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形式出现。
要点l: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电子得失总数相等。
(2)强弱律——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具有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具有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具有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3)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优先律——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相遇,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
考点一 氧化性、还原性判断规律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都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是( )
A.Fe2+ S Cu2+ B.H3PO4 HNO2 H2SO4
C.H2S HCl H2SO3 D.S2- HClO NH3
解析:
A选项中Fe元素和S元素都处于中间价态,它们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但Cu2+一般只具有氧化性,所形成的微粒很难被氧化。B选项中H3PO4和H2SO4一般只能被还原。C选项中H2S和HCl既含有较高价态的氢元素,又含有较低价态的硫元素和氯元素,H2SO3中的S显+4价,属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故该组中每种物质都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D选项中,-2价硫-3价氮元素只有还原性,D错。C选项正确。
技巧点拨: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若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该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有无,而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考点二 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强弱的判定
例2、有A2、B2、C2三种单质及其离子可进行如下反应:
2A-+C2=2C-+A2 2C-+B2=2B-+C2
(1)三种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3)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那么X2与B-能否发生反应? 说明理由。
解析:
根据:强氧化剂+强还原剂=较弱氧化剂+较弱还原剂的规律,由前一反应方程式可判断氧化性C2>A2,还原性A->C-,后一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出氧化性B2>C2,
还原性C->B-。
则这三种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2>C2>A2,这三种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
A->C->B-。
由(3)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即可判断氧化性C2>X2,而前已判断氧化性B2>C2,则氧化性B2>X2,可见X2与B-不能发生反应,若反应,则不符合两强两弱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