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全科试卷(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英语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DOC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 运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和煦(xù) 迁徒 即物起兴(xīng) 盛气棱人
B. 凛冽(liè) 淫雨 囊萤映雪(náng) 随机应变
C. 家醅(pēi) 皲裂 相形见绌(cù) 油光可签
D. 尴尬(guà) 伛偻 莫衰一是(zhōng) 孤陋寡闻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B.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C. 通过中方和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使我国在苏丹被劫持的29名人员安全获救。
D. 伏尔泰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 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③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④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⑤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A. ③④①②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⑤①④②③ D. ②⑤③①④
4.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2分)
A. 原句:庐山的美,在它的自然风光;庐山的美,在它的故事众多。
改句:庐山 很美,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也因为它的故事众多。
B. 原句:如果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还遥远吗?
改句:因为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
C. 原句: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
改句: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的大半生都是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的。
D. 原句: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改句:新的知识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它只能通过实地实 验而得到。
5. 以下新闻标题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本报讯(王庚、记者郭文宇) 4月5日,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邓玉莲家暖意浓浓、爱心洋溢。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和团市、县委的干部,把凝聚了上海吉安儿女爱心的20800元善款,捐给双亲不幸离世的邓玉莲,鼓励她坚强生活,渡过难关。
2月26日,邓玉莲的父亲因突发性脑血管破裂不幸病逝。3月26日,饱受乳腺癌折磨的母亲也辞世。短短一个月.父母双亡。一边是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是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和未成年的弟弟,加上父母治病留下的巨额债务,沉重的担子,使在上海务工的邓玉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得知此事后,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吉安儿女在上海QQ群”的作用,发出该群从去年6月成立以来首个捐款助困倡议,得到在上海的乡友们积极响应。一时间,爱心涌动,善款汇聚,素不相识的人们你100,他500……,涓涓细流汇成爱河。从3月底至今,短短几天时间捐款总额20800元。
拿着沉甸甸的捐款,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邓玉莲噙着眼泪说,自己不仅要好好生活。挑起全家重担,还要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A. 爱心捐款暖人心
B. 邓玉莲的双亲不幸离世
C. 发挥“吉安儿女在上海QQ群”作用
D. 邓玉莲挑起全家重担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 (4分)
南征(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6. 能准确概括本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