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共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八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易错易误点例析: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
易错点1 对小农经济掌握得不全面
【典例】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A,因为学生认为①是正确的,从材料中的“寒窑虽破”可知自耕农的生活不富裕。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答案为B。
【纠错心得】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二是没有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下面笔者将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综合经济体系。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③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纠错体验】
l.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生产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犁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小农经济确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解析:D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在于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A、B、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体现。
2.观察下列图片,从图l到图3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图1 骨耜图2石犁图3铁制农具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提高
C.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解析:D从图片中提取的信息有:中国古代农具演变的顺序是骨器、石器、铁器。A项是片面的,因为没有指出骨器;B、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是D。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材料四明代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正德年间京畿一带的皇庄就达37 000多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材料二、三、四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出现,材料三反映了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