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1-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1-10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一:十七届六中全会.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八:南海问题和地区动乱.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二:聚焦中央一号.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九:三公经费.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六:聚焦《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十:邓小平南巡20周年.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四:聚焦“校车之痛”.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五:道德滑坡.doc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一:十七届六中全会
【时政热点】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命题意图】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这也决定了在2012年高考命题中必定出现,希望考生一定要注意此热点。
【主观题训练】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
注: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中国只占到2.0%。
材料二2012年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
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
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材料三《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二:聚焦中央一号
【时政材料】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
【命题意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因此在当年的高考题中中央一号内容是命题的重点。因此考生学习中尤其注意,尤其是“农业科技”的有关知识考生要牢记。
【主观题专练】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时政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命题意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它的任务是: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成绩;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在2012年的高考中一定出现,希望学生在平常的备考中尤为重视。
【主观题专练】
1.材料一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热衷于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试分析“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揭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未来10年中国将处于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加剧的区间。
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四:聚焦“校车之痛”
【热点材料】日前“校车”安全事故频繁受到人们被的高度关注,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跨区就读从而开辟了“黑校车”市场,用作“校车”的车辆车况较差、车型混杂、却反营运规范;“校车”运营者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国家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家长缺乏责任心等。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关校车的标准和政策。
【命题意图】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交警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等。这是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关系到国家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校车安全这一热点希望考生在2012年备考中关注一下。
【主观题训练】
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农村学龄儿童开始大规模乘坐校车上学。“校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一辆大翻斗运煤货车与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学生接送面包车迎面相撞,事故遇难人数达20人。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对校车安全的强烈关注。
材料二:就“校车安全”问题,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教育行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方便学生,明确范围、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试述如何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2)面对“校车安全”问题,政府应对措施体现出政府的职能和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日前“校车”安全事故频繁被关注,造成安全事故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五:道德滑坡
【时政热点】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命题意图】小悦悦的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其中事件中的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对本热点希望考生多角度来掌握。
【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司机逃逸,接连路过的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小悦悦的悲剧,让人痛彻肝胆,心灵受到巨大冲击。这事件中的18个人而不是一两个人所表现出的冷漠,折射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汪洋书记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2012高考名师预测政治试题十:邓小平南巡20周年
【热点背景】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禁止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政府“三公”经费的支出情
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命题意图】公开“三公”经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目的是“为民”、“福民”。也体现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监督权的体现。
【主观题专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截止2011年8月10日绝大部分中央部门都按要求公开了“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部门的道德义务,又是行政义务,还是法律义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重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