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的力量》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840字。
《蒸汽的力量》课堂实录
课程名称:高一历史
授课教师:某女教师,姓名不详
授课地点: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邃远楼阶梯教室(1)
说一下对这个阶梯教室的看法:这个教室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投影幕安放在黑板的中央(见下附图),教师若站在讲台中央,便会挡住投影幕上的内容;另外,教师可利用的黑板上的书写空间极为狭小,限制了教师的即兴板书。当然,这客观上促成了教师近距离接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交流。这种情况下,有一个PPT翻页器也是很不错的哦~O(∩_∩)O~
听课时间: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上午第2节
章节、课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
先说下对这个班级学生的印象:也许是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真的提高了,高一的学生看起来和大一的区别真的不大,男生更是这样,人高马大的,壮实。孩子们很朝气,很活泼,上课之前的活跃,让我猜到接下来的课堂不会很沉闷的。
课堂教学纪实:
一、新课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图片(海宝、中国馆)以及有代表性的国家馆的图片,引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用“城市”引出城市化的话题,使学生说出1856年第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英国。向学生提问:为何英国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学生答:因为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学生有预习和完成学案的基础。)
我说两句:上海世博会早已经由“新闻”变成“旧闻”了,相信每科老师都会提,再以此导入,只能说是一般而已,谈不上有新意。此外,个人感觉老师这样的导入方式太过复杂,完全可以跳过“城市化”的一步,直接由上海世博会引出第一届世博会,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英国即可。
二、新课讲解
展示课题“三蒸汽的力量”,然后以“课标”为标题展示本课的三部分教学内容。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2)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前教师已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针对一个部分的内容进行预习,减轻了学生的预习负担。接下来的授课,将先请学生汇报预习成果,然后教师开展讲解。
我说两句:开始新课前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了目标的引领。分组预习,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学生先讲,老师再讲,形式上增强了互动,值得借鉴。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一开始的学生“汇报”并不是很顺利,教师用“平时成绩加分”来激励学生,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发言的一位男生只是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于是教师转变策略,请学生回答问题。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切不可在某个细节上纠缠太久。
1、展示工业革命的概念并进行分析:生产方式的转变:手工生产→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手工工场→工厂。
我说两句:这里的“转变”,可以理解为对于“革命”二字的理解,引导学生来理解“革命”的含义,也是对概念解读的另一种方式,似乎新颖些。
2、提问:假如你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准备创办自己的企业,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
引导学生回答: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政治条件
我说两句: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工业革命的条件”这一难点化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进而让学生思考:以上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ppt配合展示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