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等2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7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8/23 18:07: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等20份)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3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7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20 选修.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3  近代中国反侵略.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最新最全)2012年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9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
  A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A1[2012•海南卷] 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3.C [解析]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君、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并为“皇帝”,来突出个人功业,答案选C项。
  13.A1[2012•浙江卷]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根据所学,鲁国、晋国和燕国均是姬姓贵族的封国,宋国是商代贵族后裔的封国。据“同
  B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21.B1、T2[2012•安徽卷]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
  A.维护邦联制B.加强中央权力
  C.巩固联邦制D.保障各州权利
  21.B [解析] 本题以华盛顿的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费城会议(1787年制宪会议)前,美国联邦制尚未建立,实行的是松散的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巨大,中央集权微弱,内不能稳定局势,外不能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有利的条件,故排除A、C、D三项;华盛顿希望“强制力量的干预”,实际上是指加强中央权力,答案选B项。
  11.B1[2012•海南卷]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1.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题干说明的是对外意见一致,据此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权力不平等,排除B项;从题干中墨尔本要求阁员对外保持一致及内阁集体辞职体现了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故英国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C项正确;D项题干未能体现。
  12.B1[2012•海南卷] 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2.B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两党制。美国联邦政府由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组成,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天。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它们控制着总统的选举,加之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故两党主宰了联邦政府,答案选B项。
  15.B1[2012•江苏卷]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5.A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1787年宪法。解题关键信息是“联邦最高法院”“总统”等内容,这是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内容的表现。C项错误在于掌握立法权的是国会;B、D两项本身错误。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C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
  15.C1[2012•北京卷]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5.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由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C、D三项均不是原因。
  17.C1[2012•全国卷]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属于基本识记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故本题选A项。其他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
  14.C1[2012•海南卷]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D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20.D1[2012•全国卷]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20.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从题干中的“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等关键词来看,英国没有帝国政体,故A项不正确;美国没有帝国与君主政体,故B项不正确;俄国没有议会制,故C项不正确。而法国的巴黎公社建立前,出现过帝国、旧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的君主政体、共和国政体,故只有D项符合题干材料。
  20.D1[2012•广东卷]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20.D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材料中的“自由主义”即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者发射的小排炮”即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大炮”即科学社会主义。故选择D项。
  21.D1[2012•浙江卷]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21.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的局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的存在,才使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失败,而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才最终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7.E1[2012•广东卷]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7.B [解析] 本题考查1954年社会的状况。此时正在进行三大改造,不能说“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1954年,C项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故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D项错误。答案为B项。
  36.T1、C2、E1[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6.C2、L1[2012•江苏卷]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6.D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912年3月”。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大人、老爷等名称”,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被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因为当时是民国初建,所以直接排除A、B两项;“受之者”的裁判官接受这一称呼,并不能体现他们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排除C项。
  17.L1[2012•四川卷]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P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4.S1、O2、P1、Q1[2012•北京卷]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4.A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顾炎武和洛克都是17世纪的思想家,A项正确;郭守敬是元朝(1271-1368年)天文学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B项不正确;曹雪芹是清朝(1644-1912年)文学家,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文学家,C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1271-1368年)文学家,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1616年,D项错误。
  19.P1[2012•福建卷] 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19.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其人文主义思想。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的时间:15世纪。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开始兴起于古代欧洲,显然不正确。题干的意思是说,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
  18.P1[2012•广东卷]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8.C
  15.P1、P2[2012•山东卷]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