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1670个字。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whfanglove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2、赏析意境,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教学方法:情感激趣法启发引导法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走进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及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本本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曾让儿时的我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们充实着我们寂寞的童年,滋养着我们懵懂的心灵,她们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
六一儿童节到了,某一少儿出版社,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在诗人和画家聚会的星空下,快乐阅读,决定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古典诗歌图书。现在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多媒体出示《静夜思》《过故人庄》《清明》等插图),还有几首古诗没有编辑,其中就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你能仿照这种编排,帮助出版社完成这首诗的编辑吗?
要完成这项工作,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先来看一下已完成的古诗编辑包括哪些内容?
明确:注音,注释,译文,插图
三、浅吟低唱,完成注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和节奏
提示:用“∕”划分节奏,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
[屏幕出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互读互评:展开朗读竞赛,相互纠正,完成注音。四、七嘴八舌,疏通诗意
教师引导:要完成这首诗的翻译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
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
小组合作,选出最佳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