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90字。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作为本单元第三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机器的发明——从工场到工厂)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本课对于必修一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是相互联系的,又为第八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动力时代”、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查找历史知识的能力。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背景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全面客观、以及用发展得眼光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理解工业革命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2)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唤醒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3).通过对创办一个工厂需要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得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国家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志向,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3)通过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情分析
1、说学情
按高中新课程的安排,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敢想、敢说、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
2、学法指导
讨论法、归纳法、情景演示法
五、教法分析
1、目标导学法2、问题探究法3、直观教学法4、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利用幻灯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图片。同学们:我们国家举行的是第41届上海世博会,那么第一届世博会是在哪里举行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度)为什么第一届世博会不在中国举行,而在英国举行呢?其具备了哪些条件?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师:假如你是一个企业家,你现在需要开办一个工厂,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