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教案(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20 20:13: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育星\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教案 粤教版必修2(10份)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6《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3《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7《功率》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4.8《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5.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5.2《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5.3《量子化现象》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东莞虎门中学高中物理 5.4《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教案 粤教版必修2.doc
  4.3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2.正确理解动能定理。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3.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理定律或规律。
  4.会推导动能定理。
  5.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知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动能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2.推导动能定理是本课的难点。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是本节课的能力培养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功和能关系。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做功又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如离站加速行驶的汽车。那么做功和物体的变化又有什么定量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动能定理推导:
  设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至v2,如图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W=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由匀加速运动的公式 ,有 由此可得:
  板书:W=FS= ma. =
  Ek2= 表示物体的末动能,Ek1= 表示物体的初动能。
  板书:W= Ek2- Ek1说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此即动能定理。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要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动能定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2)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过程为一整体来处理。
  板书:3.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和= EK2- EK1。
  课本例题1:
  三、课堂练习:
  优化设计例题2:一物体以初速v0竖直上抛,落回原处速度为v1,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且大小不变,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本题必须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进行研究,而且要注意重力和阻力的功的不同特点,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
  上升过程:-mgh-fh=0-
  下降过程:mgh-fh=
  由上述二式解得: .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领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会正确推导自由落体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并能判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合理选择零势面。
  (4)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5)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如何实现相互转化的.
  (2) 通过理论推导,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3) 通过讨论与交流,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4) 通过例题的讲解,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合作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的胆识、准确的表述能力。
  (2) 通过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3)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实际问题抽象化,抓住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等能力。
  4.重点难点:
  1.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2.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3. 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动能定律的内容和适合条件。
  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物体自由下落或竖直上抛时,前者下落过程中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大,是一个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的过程;后者在上升过程中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是一个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的过程。既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转化”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机械能变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1.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用E表示,即E=EK+EP。
  2.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观察图,分析出哪个过程是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哪个过程是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
  自由落体运动是重力势能向动能的转化过程,我们应用学过的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等知识,可推导证明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
  4.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应向学生说明定律有两层意思:一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二是总机械能守恒.
  (2)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通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进一步加深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这个开放型实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程度,了解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作用和使用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了解学生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程度,学会怎样减小实验误差.
  (3)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这个开放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2)通过汇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的不足,实际操作的不便,促使学生对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 ,    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 ----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2.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 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 ,t=2×0.0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点相对应的即时速度V1,V2,4.6 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3) 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通过永动机研制的失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 注意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体会自然界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 关注自然界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知道能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人类创造和发明的许多技术设备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能量转化器.
  (3) 通过讨论与交流,举出生活、生产中接触到的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
  (4) 查阅资料,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5) 列举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例子,体会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转化,体会自然界能量的多样性.
  (2) 通过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 通过永动机研制的失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重要性.
  (4) 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树立节约能源意识,体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新课教学
  自然界的物质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种能量相对应.能量无处不在.
  1.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师可就表中每一栏的内容作简单的解释,然后再让学生对照后面的举例进行领会。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将学生分组,然后以小组发言的形式讨论教材图4-6-1的内容. 图片中所展示的能量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学生回答具有开放性,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水中航行的汽艇具有机械能等,发光的电灯具有电能、电磁能和内能等,燃烧的树枝放出内能和电磁能,原子弹爆炸释放的核能和内能.
  如果条件许可,教师最好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形式存在的能量,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不必拘泥于教材.
  2.能量之间的转化
  上述物体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其他能量转化而来的.轮船的机械能是由电能或燃料的化学能转化而来,发光的电灯所具有的电磁能和内能是由电能转化而来,原子弹爆炸释放的电磁能和内能是由原子能转化而来等.从而说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实学生对能量的转化已具有许多的感性认识,大多数学生只是对能量的各种形式不是太清楚,所以不知道是由什么能量转化为什么能量.这要求教师尽量多举一些不同形式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不同能量的本质区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