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试卷(1-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标人教版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1-6)
阶段检测1.doc
阶段检测2.doc
阶段检测3.doc
阶段检测4.doc
阶段检测5.doc
阶段检测6.doc阶段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2•福州模拟)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解析:商代君主以天干为名行事,将自己的行为与天的意志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使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答案:B
2.(2012•烟台高三统考)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
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
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
D.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实际考查对宗法制内容的识记和实质的理解。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这一关系决定了宗法制的实质就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答案:D
3.(2011•肇庆模拟)周懿王乃西周第七代王,前892年病死,太子姬燮懦弱无能,周懿王的叔叔姬辟方乘机夺取了王位,成为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周孝王在位6年病死,诸侯又把姬燮扶立为王。诸侯之所以扶立姬燮为王主要依据是( )
A.姬燮虽然懦弱,但为人宽厚
B.周孝王为人残暴,触犯了诸侯的利益
C.依据分封制,诸侯有扶立周王权力
D.姬燮乃周王室嫡长子,理应继承王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来分析,姬燮的地位变化主要依据了分封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
答案:D
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出现于夏代,C项行省制是元代行政机关,D项是明代的史实。自商鞅变法就设立县制,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彻底解决封国问题,故选B。
答案:B
5.(2012•广东模拟)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实行分封制
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图片中的“左丞相”“廷尉”等信息反映的是秦中央官制的设立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既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
答案:C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判断能力。材料中“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就是要师古,而师古内容根据“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可知是学习商周时期的分封,才能维持天下和平。这说明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分封制与郡县制问题上斗争激烈。
答案:A
7.(2012•上海模拟)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察举制,这一制度盛行于两汉,故选B项。A项实行军功爵制,C项实行九品中正制,D项实行科举制,均排除。
答案:B
8.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