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试卷(7-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0/29 9:13: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标人教版201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卷(7-12)
阶段检测10.doc
阶段检测11.doc
阶段检测12.doc
阶段检测7.doc
阶段检测8.doc
阶段检测9.doc

  阶段检测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来看,既希望“五谷丰登”,也祈盼“六畜兴旺”,显然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特点。
  答案:B
  2.(2012•大连模拟)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左传》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井田制下生产状况,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产品,故选B项。
  答案:B
  3.(2012•济宁模拟)《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已经使用牛耕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社会秩序混乱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可知,原先用于祭祀的牛现在用于农业耕作,故B项正确。
  答案:B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借用牛力耕田这一农业生产模式。“历代帝王所推崇”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表明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A、D两项结论未准确反映材料含义,C项表达不符合史实。
  答案:B
  5.(2012•山东诸城模拟)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解析:“千年田换八百主”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状况,因此,C项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符合题意。
  答案:C
  6.(2012•湖南长沙模拟)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