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中图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4 16:59: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560字。

  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作者:唐小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已经学完了第1课,都知道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开始就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令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7月开始,他们展开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国革命进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是怎样爆发?中国人民又是怎样投入这次战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桥?
  学生:卢沟桥。
  教师:大家都回答得很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卢沟桥,去了解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悲壮历史。
  一、 卢沟桥事变(板书)
  1. 时间:1937.7.7
  2. 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
  3. 发动者:日本
  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推进。1935年逼迫国民政府与之签订了《何梅协定》,又策划华北五省(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绥远)自治。到1936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师: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中国军队拒绝了日军进入宛平县城搜查的无理要求。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生:(略)
  师:各小组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在就让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吧。(《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大家从课本上可以看的出,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点。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假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日军发动这次事变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
  师:七七事变的借口是什么?
  生: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搜查。
  4.经过:找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县,进攻北平、天津
  5.结果:佟麟阁、赵登禹殉国,平津失陷。
  师: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在请大家阅读一下第91页的小字,找找反映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事例。在卢沟桥抗战的是哪一支军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请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并说说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生:守卫卢沟桥的是国民党第29军士兵。英雄人物有佟麟阁,赵登禹。
  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迫于兵力不足,以“和谈”为缓兵之计,加紧向华北调集兵力,对平津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迎战,但在日军优势炮火轰击下,伤亡惨重,节节失利。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
  师:想想看,与九一八相比,这次中国军队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生:坚决抵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