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莫言的试题汇编
- 资源简介:
共17题,约10730字。
有关于莫言的试题汇编
江苏徐州铜山茅村中学 刘成俭
一 、语言文字应用
1.(2013届山东青岛二中11月考)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4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届山东济南外国语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4分)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视野。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哈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成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