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的变化》学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440字。
课题 4.1数量的变化(2)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张志松、周如锦、李桂林 主备 张志松 审核
教学目标 1.会用表格、图形或数学式子记录、描绘或表示变化的数量;
2.能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探索数量变化的某些联系.
重 难 点 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有一注滿水池的游泳池,现按一定的速度将水排尽,然后进行清扫,再按相同的速度注滿水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按相同的速度将水排尽,则游泳池的存水量V(立方米)随时间t(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可以是:( )
2、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 B.31 C.32 D.33
二、新课
1. 情境创设
用图形表示变化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形象直观,便于比较.课本设计了以下两个情境:
(1)20世纪初期,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完成了城市化进程.东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落后于西方,只有日本进展较快.课本选取了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4个国家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折图线,情境简单,内涵丰富,应注意挖掘它的数学与人文两方面的教育价值.
(2)肺活量是评定学生体质的一项重要机能指标,课本用某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平均肺活量变化折线图,让学生感受年龄变化与肺活量变化的关系.如本校医务室有这样的折线图,教学中加以使用则更佳.
2.探索活动
活动一:
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有关“城市化”的知识(参阅 [课程资源]),然后展示图片,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数量变化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