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体化<br>
教学目标:1.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应试能力。<br>
2.巩固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br>
教学重点:结合语境翻译文言语句。<br>
教学安排:一教时<br>
教学过程:<br>
一、知识回放:<br>
一句子翻译的原则:<br>
1.信、达、雅<br>
2.字字落实,符合原意,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意译。<br>
二句子翻译的步骤:<br>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br>
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br>
3.补、略通变,合情合理;<br>
4.字词句篇连成一气;<br>
5.如无标点,审慎断句;<br>
6.翻译完毕,检查仔细。<br>
三翻译“六字法”:<br>
翻译“六字法”:对、留、换、删、补、调。<br>
二、例句:<br>
1. 臣 诚 恐 见欺于王 而负赵。(对、留、换)(被动句)<br>
我实在害怕 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br>
2. 千古江山, 英堆无觅孙仲谋处。(补、调、换)(宾语前置)<br>
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br>
3. 公之视 廉将军 孰与秦王(删、固定结构)<br>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br>
4.爱 是 溪, 入二三里, 得 其 尢绝者 家焉。<br>
(删、活用)<br>
喜爱这条小溪,向前走二三里,找到一个风景特别好的地方安了家。<br>
三、基础练习:<br>
一翻译下列句子:<br>
1.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br>
译文: <br>
2.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br>
译文: <br>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br>
译文: <br>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r>
译文: <br>
二小结得分点设置<br>
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br>
②古今异义<br>
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br>
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br>
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br>
⑥固定结构: 附例<br>
表询问:如……何 奈……何 若……何 谁……者<br>
表反问、商榷、猜度:得无……乎 不亦……乎 无乃……乎 况……乎 <br>
何以……为 何……之有<br>
表比较、选择:……孰与…… ……孰若…… 与其……孰若(岂若)<br>
“所”字结构:有所(以) 无所(以) 何所 所以<br>
“者”字结构:形容词+者 动词+者 动宾词组+者 数词+者<br>
四、课堂练习:<br>
(一)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br>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br>
译文① <br>
译文② <br>
<br>
(二)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br>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br>
译文① <br>
译文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