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附带WORD编辑和教案和学案各一份。
单位:江苏宿迁中学
姓名:董良渠
结尾的手法
教学目标:1、鉴赏小小说结尾的特点
2、学写小小说结尾
教学重点: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写出人意料的作文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到文学的殿堂,去感受\鉴赏这满身灵气、生机勃勃的小小说。小小说很妙,往往妙在结尾;本课时就小小说常见的结尾方法作归类例析,以供参考。
学生阅读逐篇分析《“书法家”》《防道网》《雾》《状元凉粉》
分组讨论这四篇小小说在结尾的特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没有明示,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的“空白”给读者以更大的想象余地,以补充“空白”,进行艺术再创造,言短而意长。
2、抖出包袱,点明主题 《防道网》.
如果去调 结尾,能看出小说的主题吗? 前文设置层层悬念,无“处不在”吸引读者一直往下读,生怕漏掉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读完之后,一切迷团都随之而解。李师傅的这种改变正是一种自尊心、虚荣心、甚至是一种赌气心理的表现.在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虚荣心随处可见。在结尾将这种虚荣心态表露无遗,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3、首尾呼应 画龙点睛,《雾》
文题 《雾》,开头写雾,结尾 “浓重的雾像一张网笼罩着地。好大的雾啊 !” 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文题.有雾的时候我们往往看不清对方,文题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