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自 然 的 语 言
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孟疃初中 姓名:王法强
一、 教分析材
这篇文章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写的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课本将它编排在《苏州园林》后,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巩固。根据这个目的,我确定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
(一)、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本文在材料安排的条理性上有何特点?
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预期的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进行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工业生产等的重要意义。把握课文的内容。
2、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和作用。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5、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有位物理学家在放洗澡水的时候,发现浴盆里的水总是按顺时针方向流动,这种现象引发了他的思考。他想:美国在北半球,水按顺时针方向流动,那么,在南半球,水肯定是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经过考察,果然如此!与此发现了流体力学的一条重要原理。
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对于他们的想法给予有评价的鼓励,引导他们向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发展。)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有一位老爷爷就喜欢观察大自然,每天早上都去观察,并且认真记录。他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了我国的气象事业,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大自然的语言》,看一看大自然告诉了竺爷爷什么?竺爷爷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对说明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来听读课文,边听边想:文章写的是什么?(配乐朗读,画面随内容的变化展现四季之景-展示片1)
生听,思考回答。(物候-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
(三)、明确目标。
(投放目标-片2)预期的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2、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