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教学实录与点评
- 资源简介:
约7730字。
《人是万物的尺度》教学实录与点评
授课:宋书林点评:陈伟国
[写在前面]课堂是教学研究最前沿的阵地。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室是教学的实验室;斯滕豪斯则把课堂作为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在催生着教学的种种变化,从宋书林老师这节获奖课的实录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震奋与惊喜。教学案例是我们研究教学的“母体”,对之研究、借鉴、思考,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让教师体验到专业生活的乐趣。
教学的起点——导入
宋:大家知道,今天的人类已经创造了高度的文明。这些文明成果,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但是不可否认,各个民族贡献率是各不相同的。从历史上看,你认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对现代文明贡献率最大?它贡献了什么?
点评:上课铃声响起,宋老师健步登上讲台,扫视全体学生。这一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有学生。宋老师是借班上课,师生虽未曾谋面,但短暂一瞬的眼神相接,师生间便相互传递了一种友情和善意。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别致新颖、妙趣横生的导入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容易进入最佳的状态。导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明确目的。宋老师这节课的导入最为鲜明地体现了“启迪思维”的特性:这段导入语厚重而充满学术气息,其中“贡献率”一词特别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揣摩着学生会回答什么,学生在揣摩着老师要我回答什么。很多学生本能地从爱国立场出发,回答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率最大,主要贡献是四大发明。
宋:大家的说法都有道理。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
点评:我们看到学生的兴趣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材料一 现代文明的渊源≈(希伯莱人的宗教信仰+希腊人的理性思维+中国人的世俗技艺)×日尔曼人的贵族精神。
――姚国华《文化立国•西方现代文明的文化渊源》
宋:很显然,这位学者认为日尔曼人的贡献最大,它贡献的是贵族精神。对此,马克思却不以为然,他持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