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750个字。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教案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教学恰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开辟了全新的课程资源,强大的信息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阅读的信息资料,可以大大充实教材内容。如果教材是人体的“架”,那么,网络向我们提供的大量素材就会让我们把干瘪的“架”变的有血有肉,充满灵性,富有活力。
教学课题
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活动之前,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互联网条件下的科学探究、发现学习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与查资料、阅读,认真地做了一份“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这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既学会独立处理又学会与人协作。
教材分析
我围绕“春天”的主题对活动进行设计,活动一名之为“春天的足迹”(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二名之为“春天的赞歌”(在艺术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三名之为“春天的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设计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学会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有灵性地抒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我采用分组分块进行的办法,把以上内容分给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用www.Google.com和www.baidu.com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也可直接登录无忧无虑中,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搜索结果,认为有价值的,就将资料下载到硬盘中,存放在共享文件夹中。
教学方法
一、课外准备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抽出大量的时间与络交流,全面了解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源,并指导其进行筛选、整理、归类。只有这样,课堂交流研讨才有可能有序、有效开展。
二、课堂交流研讨阶段: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教师在这一阶段就完全成了课堂的引导者,甚至只是欣赏者;学生则是课堂的绝对组织者、参与者,切实实践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三、课外延伸巩固阶段:教师应该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反思,总结学习的得失与方法,巩固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