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 求实创新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店中学 胡余龙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创新
走进二十一世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科技日益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创新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江泽民总书记早在1992年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高扬创新教育的主旋律,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工作基本形式,它理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渠道。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语文课堂,应该充满一种宽松、和谐、开放、自由的氛围;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示自我,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度,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敢于否定权威的怀疑精神,保护他们的创造性火花,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你服从的师生关系,放弃长者的种种威压,不再求全责备,能容许学生有不完满甚至错误的表现,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架空、抑制学生的思维。
创新教育意味着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都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而不是在分数所定的三六九等中备受压抑,失意落寞,也不会因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遭受歧视和嘲笑。
创新教育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一个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压制标新立异、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单纯鼓励统一、服从、规范和共性的环境,是极不利于创造思维存在和生长的。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应是简单的量化分数,不应是统一的模子,学校教育的目标也不应强求一律,而应该是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充分显示与发展。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才能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二、形式多样,视野开阔
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创新教育必须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