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稠州中学 徐红忠
诗歌鉴赏题是近两年中考出现的常见题型,是适应中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产物。本文就中考诗歌鉴赏题谈谈有关看法,以期为大家顺利过“关”提供一些路径。
一、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二、常见考点:
1、 对诗句的理解鉴赏;
2、 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3、 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4、 品析诗歌的凝练的语言。
三、备考导航|: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在这里,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象征 联想想象 用典 对比对照 动静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1.(2004年北京市海淀卷)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 .(2004年江西省中考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1题.(6分)
【甲】 【乙】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2分)
②.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2分)
③.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2分)
3、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
①、 尾联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从哪两个字中看出。
②、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其一
醉里桃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 、 、 、 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5.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颔联分写,通过 和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6.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是 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