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2 23:18: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40个字。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教案•学案•测案
  9、土地的誓言
  设计:时美红审核:批准使用:创作时间:2013年3月
  教学内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下册第62页至6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运用呼告、排比等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通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语句、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语句、词语体会作者对故土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资料链接: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他和萧红、萧军、舒群、罗宾基、白朗、李辉英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座《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对30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此后,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著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长江》,短篇小说《遥远的风砂》,散文集《憎恨》,传记小说《曹雪芹》等。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国东北全境,使3000多万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日本侵略军在攻占中国东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被屠杀。在日本侵略者刺刀和枪炮的胁迫下,无数男女老少踏上了流亡各地的漫漫路途,他们在凄风与硝烟里回望那被战火烧焦的故乡大地,一步一回首!从此,迎接这些流亡者的,是饥饿、严寒、惊恐、伤痛,还有----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思念!“九一八事变”10年后,抗战依然艰难,流亡者依然无家可归。炽痛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的燃烧着作者的胸膛,他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写下了千千万万东北流亡者的心声----《土地的誓言》。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端木蕻良()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谰语()碾()辘()镐()泛滥()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奇怪;古怪。
  (5)亘古:整个古代。
  (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7)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