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探究性”优势
培养“创造性”能力
——人教版初语第六册《陌上桑》案例与评析
开县德阳初级中学 朱宏军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再一次明确提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教学建议”中又进一步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新课标对探究性学习是反复要求,多角度强调,由此可以知道:它不仅仅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已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现以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课文为例进行阐述。
一、发挥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索取文本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把阅读的自由、阅读的权利、阅读的时空和阅读的欢乐等都还给学生,不仅使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阅读和探究,还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都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实现自我发现与发展。
【案例】
师:同学们刚刚学习了第四单元的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本课教学提前到第四单元教学后,立即进行)。懂得了在戏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及以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大家有兴趣把《陌上桑》这首叙事诗改写成剧本吗?
生:(兴致极高,异口同声)有!
师:这首诗叙述了一位太守调戏采桑少女而遭严词拒绝的故事。要想创作剧本,就必须读懂原诗,就必须分析采桑少女和太守及诗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分析诗中人物的语言特点,请大家根据课后注解和手上拥有的资料,先自读这首诗,可以互相探讨,然后再创作剧本。
生:积极自读、自学、查阅资料、互相讨论。
师:巡视、适时点拨,答疑解惑。
生:改写诗歌,创作剧本。
师:巡视,适时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课内未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并可在网上查阅资料)
【评析】
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自由、独立的探索的心态呢?就是像这样开放的人文环境。本节课的“探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三个自主”,首先对保持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试想,如果每个学生仅仅满足于现成答案,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因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其次,探究性学习打破了课内外、时间、空间的局限,更强调学生在这种不雕琢、去粉饰、返朴归真的学习过程中深刻、充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分享丰富而完整的学习探究的快乐。其三,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成一个个感叹号;走过“解释文本”、“还原文本”、“创造文本”的历程,使其鉴赏能力,再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二、发挥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