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1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4 11: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5 桃花源记
武汉市晒湖中学  吴晓芬
[教学构想]
《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这篇300多字的短文传诵千古而不衰,一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这篇经典古文的教学离不开诵读。老师的示范朗读很重要。要让学生读正确,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反复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文文字较为简单,且故事性强,可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句,老师要稍加点拨。
本文文辞优美,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要引导学生仔细体验、品味。作者用优美的文笔精心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桃花仙境。有些景物极具画面感,如开头这段景物描写:“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作者还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景物平添了无穷的情趣。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精巧的结构也是本课重点。文中作者多用曲笔,把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满奇趣。尤其是作者巧设伏笔,妙用悬念,精当剪裁,使故事兴味盎然,多姿多彩。
《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他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勾勒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光秀丽的蓝图,反映了古代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往往有些老师讲到这里会就此打住,不免让学生觉得遗憾、扫兴。何不就“桃花源”这个概念生发开去,激发思维,升华感情,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为此,我提出两个问题:一、在你的生活中或理想中,有类似桃花源式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描绘一下;二、桃花源式的社会在作者当时的是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就是在现今我们也难以完全达到。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桃花源式”的社会呢?我想学生一定对以上两个问题很感兴趣,并有所收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社会理想。
  3、激发学生思维,学习课文时能联系现时社会进行思考。
  4、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难点:由“桃花源”生发出去的拓展、延伸。
[教学安排]
  1、诵读,自主阅读弄清文意。
  2、进行讨论式教学,培养探究精神。
  3、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2)利用多媒体放一组画面:灿烂的桃林、静谧的村落、平整的田地、淳朴的农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怡然自乐  诣  语  邑人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一遍
  4、全班齐读
5、全班同学对照注释大致读懂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下自己的心得或疑惑。
6、分别点四名同学口译课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