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 李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德育目标
本文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文章气势恢弘,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学习本文以朗读一线贯穿,以充分诵读中体会它的情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2.联想想象法。本文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有着雄浑奇伟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并通过多媒手段的辅助,加深对安塞腰鼓场面的理解,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研讨法。对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扩展理解,如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研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
赏析课文美点,体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畅谈家乡的民间艺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