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考题解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 19:5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中考“名著”题解读
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 张加龙
[考点聚焦]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语文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内、课本上,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提升文学修养。为此名著名作,特别是古典名著,逐渐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各省市纷纷加入这一行列,今年半数以上的中考试卷采用多种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名著阅读。有的采用填空题,如浙江绍兴、浙江丽水、江苏泰州;有的采用选择题,如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江苏南通、山东淄博;有的采用简答题,如浙江衢州、江苏常州等。
2005年中考名著题将更多地关注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精彩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名著内容,学会评价人物形象,体现新课标“情感与态度”的理念。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既可单独设题,也可结合阅读、写作进行。我们在平时阅读中,应首先通读全书把握整体,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弄清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同时还应该做一点读书笔记,如摘抄词语,制作读书卡片,撰写批注等。
[名题解析]
例1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距,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解析:《三国演义》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文学名著。它生动地描绘了曹魏、蜀汉、东吴之间的纷争。文中人物众多,故事精彩。诸葛亮更是同学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应该说这是一道非常有新意的中考题,对联中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题目中的示例,既降低了难度,又告诉我们答题的表达要求。答案依次为:六出祁山 ,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例2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一项是(  )(2003年南京市中考试题)
A.《格列弗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活动状况。
C.《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晃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晃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