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分两个课时,约2984个字。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实施《关于提高藏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研究》的语文课堂设计
四川省成都双流棠湖中学:黄明丽、刘勇; 邮编:610200
摘要:藏族学生在内地学习汉语言文化,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按内地学生的教学模式机械设定,要认真思考,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是一个创新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采用的激励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质疑阅读法等,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投入到思考之中,分析之中,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和学生知识碰撞的平台里,激发学生思维,并使之行之有效地发挥,是一个成功导航者——语文教师追求之所在。
关键词:课题实施 语文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并比较云南少数民族和藏族的歌会习俗知识。
3.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4.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三个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教学方法
以读讲、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CAI演示《一个妈妈的女儿》,西藏美丽的风土人情。师:去年暑假三个月的雪域之旅,与西藏产生了不解的情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那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西藏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特别是西藏的民歌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正所谓“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会走路的都会跳舞。”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地方――这就是云南。(板书: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