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3 8:41: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820字。

  经历诗人的创作——《蝶恋花》课堂实录
  执教:王开东
  时间:2011年5月26号
  人员:苏州市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长
  地点: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文渊楼五楼会议室
  教学主张:多年来,我们的诗歌鉴赏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一首诗歌究竟是怎么来的。诗歌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变视角,成为一个创作者?通过还原诗歌的情境,重新经历诗人原初创作的冲动和战栗,深刻地读懂一首诗,进而根据全息理论读懂所有的诗歌。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宋词《蝶恋花》。先来看看本节课的两个目标:
  第一是运用符码分析法,穿越一首诗歌;第二是复活常见的几种诗歌鉴赏武器。
  为什么我要说穿越,或者说是拥抱,而不说解读,这是有原因的。解读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远远的看,外在的欣赏。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和一首诗歌心灵相通,用我们的灵魂,真真切切的穿越一首诗歌。我们的诗歌鉴赏的武器都是一些名词,不是动作,它们都没有真正复活过,因而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武器。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这是我们当前诗歌学习的一大痼疾。鉴于此,第二个目标我把它界定为鉴赏武器的复活。
  这是两大目标,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明代最著名的抗倭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1:戚继光。
  师:对,戚继光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当时有两句诗,说:“一年三百六十日,是多横戈马上行。”对他进行高度赞扬。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在千辛万苦赶走倭寇之后,竟然,在海边修起了高高的长城,阻挡倭寇。他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要横跨海洋,看看倭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照理说,明代的造船业非常发达。郑和下西洋嘛。这和我们鉴赏诗歌非常相似。我们从来都在不得要领地抵挡,从来没有深入到诗歌的领域里去,看看诗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今天,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走寻常路。我们进入到诗歌内核里去。探究诗歌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们把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写诗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毛诗大序》记载:“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第二个问题:“情动于中”是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心里会有那样摇荡的感动?《礼记》记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会使人这样呢?钟嵘《诗品序》记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