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是“堵”还是“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220字。
是“堵”还是“疏”
陶宅林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 323000 15805880956
摘要: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是中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具有较大挑战性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危害,本文以班级日常管理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别从成因分析、实践探索、案例反思角度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非正式群体 成因 探索 教育反思
【事件回顾】
2012年9月接手的10高职(4)班,经过几个星期的接触了解和共同生活,我开始熟悉我的学生,他们中间比较玩得来的同学开始拉帮结派,存在着一些由三五个一群组成的彼此志趣相投、互相信任或依赖、行为大体统一的群体。某群体头儿马骏、吴鑫灿,男,成绩很一般,家境富裕,长得人高马大,篮球技术出众,为人很坦诚,乐于助人,但他们在班上带起了一股不好的风气:他们集体抽烟、酗酒、惰;上课一人睡觉,其他一块跟着睡;一起上游戏厅,一起“逃课”打篮球;模拟考试中偷偷使用手机上网搜索,并传递答案。
这给班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找他们谈心,指出他们在男生中的威信及身上存在的缺点,并希望他能够改正。针对他们爱好体育的特点,用班费买来篮球,鼓励他们组建班级篮球队。他们有所感动,行为收敛了许多。
可有一天,吴鑫灿早起洗头后到楼层大厅等候吹头发时与别班低年级同学发生摩擦。凭着哥们儿义气,他邀约群体成员要给那位同学一点颜色看看。幸好被寝室生活指导师及时阻止,没酿成打群架事件。
他们开始以武力威胁其他同学为其买香烟、洗衣服、搞卫生。而被欺负的学生由于恐惧不敢出声,只有默默地任其差使。另外,知情的学生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也不向我反映情况。
【成因分析】
1.性格、志趣方面的原因。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地域,原先所爱的教育(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也不尽一样,来到一个新的班级后,那些家庭背景相似,个人经历相仿,兴趣意志相投的学生,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他们常会在一起活动,进而结成非正式群体。
2.班主任用人方面的原因。班级选举班干部时,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有能力、有主见的学生未被选上的情况,也有班主任在任用班干部时,喜欢选用听话的学生当班干部,而不管这些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还有这样的情况,班干部虽是选举出来的,但职责不明,班级管理处于自生自灭处于瘫涣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里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