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10专题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2/14 19:28: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0专题打包)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动点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方案设计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归纳猜想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开放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数学思想方法(二)(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型结合思想).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数学思想方法(一)(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探究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新定义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选择题解题方法.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阅读理解型问题.doc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动点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 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例1  (2013•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201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方案设计型问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方案设计型问题,是指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学过的技能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操作,然后通过分析、计算、证明等,确定出最佳方案的一类数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颖、灵活、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案设计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员的喜爱,这些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方案设计型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测量、购物、生产配料、汽车调配、图形拼接等。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有方程、不等式、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概率和统计等知识。这类问题的应用性非常突出,题目一般较长,做题之前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选择和构造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求解,最终解决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解题时还要注重综合运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函数思想及分类讨论等各种数学思想。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设计测量方案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包括物体高度的测量和地面宽度的测量。所用到的数学知识主要有相似、全等、三角形中位线、投影、解直角三角形等。
  例1  1.(2013•吉林)某校数学课题学习小组在“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活动中,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课题 测量教学楼高度
  方案 一 二
  图示
  测得数据 CD=6.9m,∠ACG=22°,∠BCG=13°, EF=10m,∠AEB=32°,∠AFB=43°
  参考数据 sin22°≈0.37,cos22°≈0.93,
  tan22°≈0.40
  sin13°≈0.22,cos13°≈0.97
  tan13°≈0.23 sin32°≈0.53,cos32°≈0.85,tan32°≈0.62
  sin43°≈0.68,cos43°≈0.73,tan43°≈0.93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求教学楼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