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76字。
《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五言古诗、歌行体古诗和绝句三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意境美,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重点与难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导入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神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学习五首古诗,一起去感受古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饮酒》
1、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的发音与停顿。
(2)学生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做朗读指导。停顿与感情(全诗应读的舒缓、悠然)
2、理解诗意:
(1)老师补充注释: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是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人生的感慨,这组诗有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人境:指朴素田园; 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尔:如此、如是,概指前面两句;
菊:作者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 东篱:东边的篱笆,后多象征远离尘俗。
真:指人的本性,真意,即真趣。
(2)学生概述诗意。
(3)老师概括:
《饮酒》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的生活情趣。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一、二句写自己在人世间结庐而居,却无车马喧闹的烦恼。三、四句自问自答,正是因为心境高远,心情闲适,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即心静境自静。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诗人采菊,南山归鸟,尽显自然和谐之美。九、十句深刻地指出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只能用心体会,却难以言传。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是一首酒后抒怀的作品,诗人描绘了饮酒赋诗自娱自乐的隐士生活,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作创作性描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采菊……”,不仅抒写了“处世胸中别有春,田园寄托写天真”的淡薄情怀,而且生动地塑造了诗人飘逸潇洒的自我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徘徊东篱的诗人沐浴着秋菊的馨香,在不经意间似乎看见那莽莽苍苍的南山。“山气……”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全诗融景、情、理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4、品评名句:
“心远地自偏”、“采菊……”、“此中……”被视为千古名句,请你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
明确:“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作用于环境,隐居更只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是否荒远。如果心灵平静,那么处于闹市也市若幽谷。
“采菊……”——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诗人归隐田居后,闲来在园子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