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主观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1270字。
哲学与生活主观题
1.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6分)
2.材料一2010年—2012年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新华网等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材料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分配不公问题?(4分)
(2)和谐社会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道理?(6分)
3.(1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畅谈学习体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同学甲: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
同学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找准思想共鸣点和群众利益交汇点;要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
同学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电视媒体人。在求学阶段,我要着眼未来,把握学习规律,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