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引导学生写好唱反调的议论文
(江苏省论文竞赛一等奖)
江苏省滨海中学 沈清晨 电话0515-4225896(4224043) 邮编224500
E-mail: chenxj1970@yahoo.com.cn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解放,思维灵活,特别喜欢运用逆向思维,写唱反调的议论文,以求能标新立异。
唱反调的议论文确实有它的优势。议论文既没有诗歌的诗情画意,没有小说的感人的艺术形象和跌岩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散文的或优美或壮大的意境,更没有戏剧的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要吸引读者实非易事。而唱反调的议论文则以它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立意,从容冷静、无懈可击的辨思等,显示出高人一筹、与众不同的风采,收到“反弹琵琶”折服读者的效应。
这类文章,在高考中亦易脱颖而出。文贵创新,当阅卷老师对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文章感到乏味时,突然发现那“万绿丛中一点红”,能不为之挥笔批下高分么?1992年全国高考有一位考生议论文得了满分,就是因为在一般考生或批评“运动鞋”太放荡,或指责“高跟鞋”说话太偏激,或赞扬“男青年豁达大度”时,这一位考生则与众不同唱起反调,赞高跟鞋骂得对。因为她的骂也是一种舆论,它能纠正人的错误行为,甚至一些坏人也在骂声中停止了继续作恶;其次,她敢于对不良现象发牢骚,表明她内心尚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能嫉恶如仇。这位考生唱的反调言之有理、无懈可击,令人耳目一新,自然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据说,1991年高考作文写《近墨者未必黑》的考生,就普遍比写《近墨者黑》的得分高,其重要因素就是前者观点新,回避了老调重弹,易写出新意。
再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许多传统观点往往会显出其片面或不足之处,有的甚至已陈腐,需要更新,而现实生活也是包罗万象,纷纭芜杂的,别人都说好的事物,里面或许藏着坏的因素,别人都赞美的事物,其中或许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就可能独具慧眼,有所创见。这些都为写唱反调议论文提供了条件,也决定了学生要常写一些唱反调的议论文。
唱反调确实能使文章出新的好路子,难怪学生要热衷此道。但从写作实践来看,这个反调并不是那么好唱的,唱得不好就要跑调,以致于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学生写这类文章常会出现下列一些问题:
1、为“奇”而奇,随意翻新,立意荒谬或消极。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已成定论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不顾其背景,妄加评论,随着褒贬。例如,有的学生从《过秦论》中翻出这样的观点:秦始皇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因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有的学生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翻出这样的看法:南郭先生关键时刻随机应变,逃之夭夭是机智、聪明的表现。有的学生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翻新出别里科夫也是受害者的观点。如此种种的翻新都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限,态度也不够谨慎,这样,反调也就难以唱准。
2、主观武断,对传统观点全盘否定,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知道,传统观点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多数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加分析全盘否定,很难令人信服。例如,对“有志者事竟成”,唱反调为“无志者事竟成”,即使有个别事例论证,也不能成为新的观念。又如,有的写“近墨者未必黑”的文章,无视环境的作用,对“近墨者黑”的观点全盘否定,写出“既然人为高级动物,就能改造环境,环境再黑也没有关系”的观点。这类文章分析问题不够辩证,说理失之偏颇,难以服人,说明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还存在问题。
3、强词夺理,言词偏激,论证不够严密捉襟见肘,有懈可击。例如,有一学生在《论又红又专》的文章中写道:又红又专,重点在“专”,我们青年学生,谁不爱国呢?谁不想为人民作出贡献呢?只要不卖国,只要不反人民,在这个前提下,就应当集中思想,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把学习搞好,不必过多地去问政治,浪费时间。又如,在谈论“成功的秘诀”时,有人写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了才能成功。没注意强调失败后还需总结教训,修正错误,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成功。这说明学生的写作技巧,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怎样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写好唱反调的议论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