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6/17 18: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48字。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
 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独立探究,启发思维;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
  (学生回答)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资料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三、翻译理解
 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