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5700字。
49 人是什么
赵鑫珊
1、理解作者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加强自身修养;2、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1、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2、能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生树立伟大的志向,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进而把握现在的美好时光,勤奋学习。
2课时
1、预习课文,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和一些有哲理的句子;2、思考文后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欧州古代悲剧之一的《俄狄浦期王》中有一个斯芬克斯之迷:有一种动物,早晨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是“人”。汉字“人”的写法很有意思。一撇一捺写个人,关于这一撇一捺,人们作出了很多的解释,有这样一首歌唱道:“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行赖悟功。”这对人的说解确实很有意义。其实,关于对人的本身的思考自从有了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人是什么》。(板书题目)二、作者及相关内容简介1、赵鑫珊,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有《赵鑫珊文集》《哲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亦即必革开放最初的时期——新时期,民族复苏,百废待兴;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及,我们的时代是“为
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劝勉人们,“牢牢地把握现时每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三、析题 1、标题是“人是什么”,那么文章是不是要给“人”下定义?不是。从课文的标题上看,本文似乎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2、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文中一再强调,我们的时代是“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在劝告人们,努力工作,“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四、分析课文 1、划分层次结构,理清文章思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以独立成行的省略号为标志。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阐明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 后一部分论述工作的动机从何而来,进一步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问:前后两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前一部人分提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工作,后一部分则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回答,指出工作的动机在于——人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不断创造的生命体。 2、质疑份析 ①本文一开头就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三段话。这些引语表明了爱因斯坦怎样的观点?为什么说这是“有关‘人是什么’的质朴见解”?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始终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见解之所以“质朴”,是因为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了“人”的哲学意义,即人是社会的,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意义。 ②“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一段话中,爱因斯坦意在说明“人是什么”?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③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们的话来说,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长或短,都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