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9 21:46: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50字。

  学科 语文 课题 4、外国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说出诗人选取季节代表性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2.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过程
  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2.培养学生找诗、读诗、爱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歌,在小组学习和教师点拨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创设的意境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自主备课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多媒体展示蝈蝈与蛐蛐交替欢唱的情景)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今天,我们将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济慈简介,多媒体展示:
    约翰•济慈(1795~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研读赏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