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3540个字。
学科 语文 课题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了解演说的特点,梳理伏尔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过程方法
收集有关资料,营造朗读气氛,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体现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 领略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体味作者对于伏尔泰人格力量的热情赞颂。
教学重点 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及这篇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因为时代久远可能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所以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自主备课
一.导入新课
历史长河中,多少文学巨匠的身影已经尘埃落定,可是他们的思想光华却仍然在熠熠生辉。伏尔泰,一个对你而言可能还有些陌生的名字,但是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说他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世纪。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雨果这样的文学巨匠垂青的人,他的光芒来自何方?又撒向何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
二.伏尔泰、雨果及相关背景简介
多媒体出示:
伏尔泰,原名弗郞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法国作家,生于贝尚吕。父为拿破仑军官。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青年时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后随着查理第十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1831年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中世纪一次巴黎贫民起义,揭露了宗教势力和封建政权对人民的学生压迫,鲜明地体现了雨果的善与美、美与丑的对照原则。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第三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1778年,“教导人们走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
讲述伏尔泰故事
自由阅读资料了解伏尔泰
齐读有关雨果的资料,了解雨果生平
激趣,通过讲述故事进入课堂情境.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
了解背景资料,可以缩小时空差距,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