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6/24 7: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课时,约3500字。
第五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2.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情意目标:
  1.启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默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起、录、转、合的框架。
  教学难点
  对所谓"觉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区别在于哪里。
  教授方法 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齿脱落而陡生感慨,写下“人言齿之落,寿命难维持。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的诗句。"人""我"对"齿落"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悲观,--豁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引出板书课题--人生的境界)
  二、 介绍作者:
  冯友兰,著名哲学史,哲学研究家,北京大学教授,对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
  三、布置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
  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
  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
  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四、检查学生默读效果
  提问:文章是怎么开头的?
  --以一句疑问句开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提问:这样开头的好处是什么?
  --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注,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觉间引读者进入作者所要阐述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主题范围。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做出回答)
  提问:文章分为几个自然段落?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回答。这一问题并不难,但学生由于往往没有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结舌,继而翻书去计算。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共分为12自然。
  提问:这12自然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路?
  (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进而理解文章主题,随着教师的提问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