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题,约8820字。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检测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22分,每小题2分)
1.选出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
A.句读(dú) 骊(lì)山 媵(yìng)嫱 妃嫔(pín)
B.郯子(tán) 剽(piáo)掠 老聃(dān) 囷囷(qūn)
C.荧(yíng)荧 椽(chuán) 病偻(lǚ) 橐(tuó)驼
D.雨霁(qì) 杳(yǎo)然 垂拱(gǒng) 或不焉(b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学习) 郯子师孔子(学习)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B.传以示美人(传递) 传道授业(传授) 六艺经传(传记)
C.使负栋之柱(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出使)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其闻道也(道理)亦先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道理)
3.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耻学于师”的“耻”用法不同的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邑人奇之
C.狼吞虎咽 D.吾从而师之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驼闻之,曰:“甚善。” 之:指代乡人号之“驼”。
B.有人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 之:代橐驼善种树的原因。
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之:指代所植之树。
D.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之: 指代乡里其他种树的人。
6.下列各句中关于通假现象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 已:通“矣”。
B.蚤缫而绪,蚤织而缕 蚤:通“早”。
C.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术:通“数”。
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而:通“尔”。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A.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8.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承天景(大)命 克(能够)终者寡
终苟(苟且)免而不怀仁 载(承载)舟覆舟
B. 思谦冲而自牧(养) 思正身以黜(排斥)恶
无因(由于)喜以谬赏
C. 垂(垂衣)拱而治 无以(因为)怒而滥刑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道理) 吾师(学习)道也
D. 官命促尔耕,勖(勉励)尔植 杳不知其所之(去往)
秦人不暇(空闲)自哀
9.下列句式与“族秦者秦也”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世所以不传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理,非吾业也
10.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疏”“序”“说”“赋”都是古文的文体标志,属于应用文的是“疏”“序”,属于议论文的是“说”,属于散文的是“赋”。
B. 《师说》与《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黄生借书说》等不属于同一种文体。
C. 《阿房宫赋》感触时事,借古讽今,其立意在于戒宫室与声色之侈,非一般赋作可比。
D.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11.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B.韩愈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杜牧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清新自然,他和李商隐在文学史上有“小李杜”之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樊川文集》取自他的籍贯。
D.柳宗元,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选择题每题2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① 。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