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如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
南江口中学 唐科升
在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初中 阶段的议论文教学,相对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教学而言,其难度似乎要大一些。在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的培 养上,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怎样认识这些规律?应该怎样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议论文 阅读能力呢?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按照一定的梯度来进行 。人们常用“循序渐进”来表述求知与提高能力的科学过程,因此,理出议论文教学中的“序”,议论文教学 就有章可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议论文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记叙文、说明文的教学中逐步渗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知识因子
阅读教学的载体,是分散在各册教材中的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在不同阶段,各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 要求与学习重点。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纯地记事情,既不说明一些情况,也不表示 作者的看法和态度,或者单纯地发议论,既不说明一些情况,也不谈及具体事物的。议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并不仅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运用于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这种情 况,古往今来的文章中并不鲜见。明代茅坤说司马迁写的《屈原列传》是“以议论行叙事体”,《屈原列传》 插入议论共三处,一是从评论《离骚》中肯定屈原,二是肯定屈原存君兴国之志,再从评论楚怀王不知人之祸 中肯定屈原的为忠为贤,三是从屈原与渔父的辩论中肯定屈原坚守高洁志气。全文夹叙夹议,相互补充,写成 屈原颂歌。古人这种写法,对我们教学议论文不无启迪。
初中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是记叙文。记叙文中往往带有议论成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 的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写了一个孩子渴望得到一副熊皮手套来送给他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结尾说:“我 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 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文字,对孩子的褒扬之中含蓄着对大人们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现象的一 种认识,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又如《一面》的第二部分,写出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也是议 论。这两篇文章,都是记叙文,但其中的议论成分,对文章中心的表达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明文中也有议论成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一课《中国石拱桥》最后说:“我国桥 梁事业的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