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60字。
《将进酒》教案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周鹏杰
教学思路: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学生朗读、讨论、自主鉴赏、表演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用诵读带动对诗人感情发展脉络和本诗基调的理解,力求探究本诗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开掘诗歌哲理和美学意蕴。
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从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用多媒体显示李白所写的与酒相关的传世佳作,让学生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并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作者简介
1、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2、李白的思想性格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3、李白作品的思想内容
李白有些诗歌体现了他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拯物济世的热望。如《梁甫吟》。还写了不少歌颂游侠的诗,如《侠客行》;在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流浪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求仙学道的诗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如《战城南》。
4、李白诗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蜀道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