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人生的境界》名师点拨1
【单元学习要求】
阅读哲学论文要善于质疑思辨。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正因为是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每个概念、每个命题,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阅读哲学论文,要善于联系个别实例,这样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对哲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阅读哲学论文,还要注意融会贯通,在思考过程中还要注意旧知和新知的联系,这样认识就会进步,兴趣就会萌生。
联系实例,比较阅读,也是质疑的主要途径。哲学论文中的难点较多,需要质疑是自然的,但是这样的质疑解难还只是为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这样的质疑思辨,其实质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实现如下目标:
1.注意读思结合,提高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2.深入领悟文章的观点,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
3.认识中国哲学的传统,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4.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流派,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哲学论文和随笔。
《人生的境界》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从阅读《庄子》的感受说起,接着解读《秋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用庄子的心灵和庄子所面临的世界来解释《庄子》。
《孔孟》一文比较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差异,又用局部的变化说明差异的根源,说明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研究孔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才能得到透彻的理解。
【重点难点提示】
1.理解作者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2.品味作者笔下含义隽永的词句,体味其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材内容全解】
(一)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觉(jué)解 给(jǐ)予 禅(chán)宗
2.词语理解
觉解——自觉与了解。
天民——明乎天理、适乎天性的贤者。
入世——投身到社会里。
出世——超脱人世。
(二)资料卡片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主要著作为“三史”“六书”,“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因而后人在冯友兰先生长眠的北京西郊万安公墓的墓碑上刻有“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这两行文字。在《新原人》一书中,冯友兰先生专用五章的篇幅来讨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本文正是对上述论断的浓缩和总结。冯友兰先生哲学意义上的境界,并非指外部客观世界,而是指由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而得到的宇宙人生的意义,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从而提高人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的作品结集为《三松堂全集》,共14卷,逾600万言,建构成中国现代最完整的哲学体系。
冯友兰先生的遗言是:“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冯友兰先生逝世后,最为人称道的挽联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求仁得仁,安度九十五岁;
誉之不加劝,非之不加沮,知我罪我,全凭四百万言。
2.“觉解”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