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参读法在高一语文教学中的操作设想
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学 张可敬
当今过教坛,改革课堂结构与课堂教学的风气越来越浓烈,诸如“学堂•主人•训练”、“四分钟教学”、“二比一结构”……,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综观这诸多改革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共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以人为本,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钻研知识的角色转换。而参读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关于参读法,我曾在《浅谈参读法及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见《黄中教研》第四期)一文中详细地探讨过。上饶师院刘孝学教授是这样看待参读法的:“所谓参读,是以一篇读物为主,同时参阅与之相关的几篇,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综合,参酌辩证,求得对主本读物的深刻理解。”①从中我们可以明了,搞好在参读法教学关键在于找好相互参阅的相关材料,并且要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并且要能够主动钻研。只有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前提下,就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事物的表面,把握其中精髓,毫无疑问,提高语文能力是必然的,这也是我们唯一的追求。
为了具体感知参读法,在本文中,我打算以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材为范例,来谈谈参读法的操作设想。通过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具体操作,来明了其中的好处,领悟参读法的精髓,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一、 确立课题及教学目标
课题: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1、朱自清在文中所描写的美景,要认真体会。
2、融情于景,寄寓于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认真加以把握。
3、语言的艺术
课时:二个课时
二、教师课前准备
搞好参读法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应该在课前作认真的准备。一个教师只有认真地准备好一切资料,自己在思想上,在课堂组织上有足够的自信,才能从容不迫地指导学生参读,才能完成参读法教学的任务,达到提高能力,提高成绩的目的。教师的课前准备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找对参读材料的阶段和教师课前比较参读阶段。
1、 找对参读材料阶段
找参读材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第一阶段,也是关键的一个过程,不但要找材料,还要找对材料,找出那些可供参读的材料,能够促进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材料。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找了这么些材料供学生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