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
自主学习的培养
河北献县郭庄中学:韩敏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的精髓。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必要条件。如何认识并付诸于实践,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在此,我根据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兴趣的学习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以为首先要用实例激发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其次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引导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及时全面的鼓励手段,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得到张扬。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抓住教学课堂主阵地,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现代的学生知识面广,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必须有更广阔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授课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引导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
第一、教师科学地“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的好奇与探求之心,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使之趋于艺术化,力求做到开头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中间条理分明,高潮迭起;结尾余音绕梁,发人深省。内容要充实,不但要让学生学得具体,掌握系统,学有所得,而且要让学生学有难度,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教师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策划”的角色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研读思考、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讨论、或书面练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即使是较为难懂的文言文,教师也应只是指点学习步骤,讲解疑难问题,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研读,然后译成现代文或做些字句方面的练习题等。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越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多地发展。
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要积极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如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自主学习语文,落实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比如《变色龙》一课,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话体现出来,可让学生加以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又如上诗歌单元,可举办朗诵会;在讲戏剧、小说单元时,可以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讲文言文,可采用讲小故事的方法;讲议论文,可以开小型辩论会等等。于漪指出:“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