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21 17: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270字。

教学方法要点:
基本的教法是读读讲讲,将疏通文意和诵读练习结合起来进行,读一段讲一段,争取使学生在课上成诵或基本成诵。要点如下:
1.着重解释实词,将实词视为理解句意的基点。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词义,还要使他们懂得一些解词的方法,要渗进一点训诂常识。大部分语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只讲个别难句,而且只述其大意,不作“对号入座”式的硬译,也不搞烦琐的语法分析。
2.讲文章的理路。除划分结构层次而外,还要讲讲大小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探究作者行文的用心,以促进学生的领悟,加快记诵的速度。
3.学生的诵读练习必须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用领读方式使学生感知文句的抑扬顿挫,要指导学生利用虚词辨析文句的语气,要善于发现学生记诵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方法。
4.在整个教读过程中贯彻“动之以情”的原则。教师应作表情朗读,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也应尽可能地引发学生在感情上跟作者共鸣。动情,也是促进学生领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抓紧预习。除试读课文、看注释而外,还要让学生动动手,把生僻词语划出来或摘抄若干词、语、句。
教学设想:
拟用三课时(共135分钟)教读,大致分配如下:
诵读练习(包括教师范读和领读)用70分钟;
教师讲解和启发提问(包括学生作答)用50分钟;
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用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 关于整体感知。这是诵读练习的准备,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愿望。步骤如下:
1.导入本课。让学生背诵小学时读过的柳宗元的短诗《江雪》。启发学生了解:“千山”两句写环境的冷峭;“孤舟”两句写渔翁的孤高性格。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写的,是《捕蛇者说》的同期作。(板书课题)
2.简述柳宗元被贬经过。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任用王叔文、王伾推行新政,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仅七个月,保守派就迫使顺宗退位,拥立他的长子李纯(即唐宪宗)为帝。王叔文被杀,王伾在贬所病死。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其实是处于被看管地位,毫无权力可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正是他这个时期政治环境的写照。
提问:(1)课文中有两处明显地反映了作者政治上无权的状况,请找出来。(“余将告于莅事者……则何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从这两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关心人民疾苦,敢于为民请命,这正是“寒江独钓”的精神。)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这一点。
3.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4.提示体裁特点和全篇要旨。先跟旧课文(《马说》《黄生借书说》)作比较,使学生了解:“说”这种议论体裁跟纯议论文不同,形式多样而写法灵活;这篇“说”尤其特殊,大部分是叙事,只有末段是议论,但叙事是为议论张本,故末段为全文核心。
提问:(1)末段中哪一句是作者立论的根据?(“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2)此话出处注释已说过,现在请看它的原文(见“附录”),说说课文里有哪些话是受了它的启发?(“吾祖死于是……几死者数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 诵读第一段
1.齐读一遍后解释下列词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