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从熏陶走向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的探索
合肥三十中学 程立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目标的最集中指向,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人文素养重在心灵的丰富,语言素养重在语感的形成。心灵的丰富要靠心灵与心灵的撞击;语感的形成必须依靠对精美语言的反复感知。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人物的作品,多读语言优美的作品,在多读中,接受着优秀人物精神与灵魂的不断洗礼、熏染,在多读中接受优美语言从形式到内容的、从无声到有声的不断触动、润泽,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职责。一句话,教学语文首先要从“熏陶”开始,“熏陶”当然应该是学生的“自我熏陶”。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帮助”、“引导”,这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 鼓励自由读书
语文教学使学生疲惫,让学生生厌,成了一种叫老师也头疼的通病,其根源恐怕就在于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学生读老师或专家指定的文章,做指定的题目,最后还要记住指定的标准答案,他们成了老师的奴隶、文章的奴隶、答案的奴隶,他们只能“死”在文章的题海里,“死”在老师的手下,这真是我们语文教师过去乃至现在重复导演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剧呀!在这样的悲剧中,学生一拿起书,自然如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所说的“就满心想到‘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了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何从谈起心灵的感动,语言的润泽呢?要使学生能够“自我熏陶”,首先还学生以自由,鼓励自由读书,教师当然可以也应该提一些建议,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 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一) 就学生的个体而言,建议学生将兴趣的、随意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与自觉的、计划的“专一而经典的阅读”结合起来,将“略读、浏览”与“精读、诵读、做题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水平在一定“量”与“质”的互相推进中有效快速地提高。
(二) 就就班级集体而言,建议同学们加强阅读交流。就交流的内容可以分为“自由交流”和“专题交流”。就交流的方式来分,一为有声交流,如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