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第17课 过秦论
一、选择题。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合从(zòng)缔交 崤(yáo)函 B.氓(máng)隶 致万乘(chēng)之势
C.周赧(nǎn)王 行(háng)伍 D.一夫作难(nàn) 度(duó)长絜大
2、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
A.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B.黔首:秦朝称老百姓为“黔首”。
C.过秦:指出秦的过错。 D.山东:地名,大致与今“山东”相同。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秦人开关延(迎)敌。 ④信臣(送信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流血漂橹(盾牌)。 ⑥因河(护城河)为池(城池)。
⑦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 ⑧履至尊而制(制造)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4、下列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赢粮而景从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 振长策而御宇内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C. 孝公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D. 倔起阡陌之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用法上考虑,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C.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序八州而朝同列
7、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C.①约从离衡 ②于是从散约败
D.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9、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辞天下之士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死人手
A. 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
译:(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B. 殽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殽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自然和以前相同。
C.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译: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了兵车万乘的国势。
D.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译:条件好的失败,而条件差的成功,功业完全相反。
1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宋朝统治者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B. 这篇课文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鞅,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行出结论。
C. 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7题。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